好的教育是什么?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经验与教育思考

好的教育是什么?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经验与教育思考

时光凉人心 2024-10-30 关于了楞 33 次浏览 0个评论

  来源:【现代教育报】

  近日,诺贝尔奖陆续揭晓,引发关注。诺贝尔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诺贝尔奖得主是在其领域表现非常杰出的人,他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和看法,或许会对当下的教育有所启示。本文梳理盘点部分诺贝尔奖得主眼中好的教育的样子,分享他们对于教育的思考。↓↓↓

  AI教父杰弗里·辛顿:

  鼓励学生从不同领域获取知识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J.Hopfield)和英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E.Hinton),以表彰他们“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杰弗里·辛顿是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因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被誉为“人工智能教父”。辛顿的研究不仅推动了深度学习的发展,他对教育的理念同样具有前瞻性。他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领域获取知识,培养跨学科的学习能力。这与他自己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相结合的研究经历不谋而合。

  此外,辛顿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持有批判性的态度。他认为,培养学生对科技伦理的认识和责任感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辛顿的经历和成就表明,教育应该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科学思维倡导者卡尔·威曼:

  实验室的实践经验远超课堂学习

  卡尔·威曼(Carl E. Wie⁃man)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与埃里克·康奈尔和沃尔夫冈·科特勒共享了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诺贝尔奖的获得,促使卡尔·威曼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育领域,致力于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科学信念。

好的教育是什么?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经验与教育思考

  威曼强调,科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他致力于提升教学方法和学习成果,主张采用更积极的学习方式来提高STEM领域的教育质量。通过深入访谈53位来自不同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成功人士,威曼总结出了解决问题所需的六种关键决策:选择目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解读信息、反思和交流。这些决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他强调大脑的可塑性,认为实验室的实践经验对于培养物理学家至关重要,其价值远超过传统的课堂学习。此外,威曼还倡导改革教学评估方法,以促进教育公平并激励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威曼的教育理想和实践为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科学教育中,我们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科学家,只要我们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机会。

  亚洲文学巨匠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尊重学生天性 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亚洲人得主。其教育理念影响深远,相关代表作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堕落》《教育和文化》等。

  泰戈尔的教育思想深受其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他反对那种呆板、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将其比喻为“训练鹦鹉”,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天性,促进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全面成长,帮助他们实现与自然、社会及文化的和谐。因此,他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和创造思维,推崇活动教学法、户外教学、辩论和讨论以及启发式教学法。与此同时,泰戈尔将音乐、戏剧、诗歌和舞蹈融入教育,让艺术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更加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高贵情感和品质。

  泰戈尔的教育思想,与甘地、蔡元培等人的教育主张不谋而合,展现了超越时代的教育智慧。他的和谐教育思想、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以及自然主义的教育实践,至今仍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蓝光LED发明者中村修二:

好的教育是什么?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经验与教育思考

  减少考试在选才中的作用

  中村修二是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担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并荣获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对东亚教育体系提出了深刻的批评,认为该体系未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中村修二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创造和学习新事物。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创造力、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自我成就,成为终身学习者。他主张教育应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由度,鼓励深入探究和独立思考,而非仅仅是考试的奴隶。他强调考试的局限性,并认为社会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减少考试在选才中的作用。

  中村修二对东亚教育提出的历史性批判值得我们反思,教育工作者应该批判性审视现有的教育体系,努力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和包容的学习环境。高等教育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提供更多的自由和选择,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激情,以及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徐墨 刘睿思(北京外国语大学)

  编辑:杨旭

好的教育是什么?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经验与教育思考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来自【现代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转载请注明来自广州市楹浦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好的教育是什么?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经验与教育思考》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