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揽子增量政策:财政发力强信心稳预期

一揽子增量政策:财政发力强信心稳预期

在忐忑悳年代丶怅惘浮云 2024-11-02 联系我们 11 次浏览 0个评论

  (本文作者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

  在2010年末中央提出“稳中求进”指导方针后,中国经济运行经历了一个告别“两位数”高速增长而追求中高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年度GDP增速在客观、主观多重因素作用下,一路走低,近年已出现了如何“使经济运行维护在合理区间”的挑战。总体认识框架上,需肯定中国由经济起飞的高速粗放型发展阶段,转向中高速集约型高质量发展阶段,势在必行,但这一阶段转换中,叠加的“百年变局”中的美国施压、不期而至的三年新冠疫情冲击和调控工作中发生的“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等,综合形成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局面,必须扭转,以求对接一个符合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能够体现工业化、城镇化结合市场化、国际化、高科技化而成的具有“成长性”支持的5%左右(最好以上)中长期平台运行状态——这就是中央早已表述要引领出的“新常态”。

  在2023年同比实现5.2%增速后,2024年决策层确立了年度5%左右的引导性目标。今年的一季度好于预期,达到5.3%,但二季度速度下降为4.7%,三季度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所以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指导下,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很有必要。这是以追求年度运行目标衔接中长期“新的两步走”现代化战略目标而动用宏观政策工具箱中可用工具而来的“及时雨”。以政策发力来扩内需、强信心、稳预期,“以进促稳”,既以政策“快交量”冲抵当下仍存在的下行因素消解短期不确定性、夯牢经济向好基础,又以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配套改革部署形成“慢变量”制度创新,进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追求高质量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一揽子增量政策”中,财政政策的加力可圈可点。在各方高度关注的社会氛围中,10月12日上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和副部长廖岷、王东伟、郭婷婷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传达给公众的信息,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干货满满。作为财经问题研究者,我感受最为突出的,分两大方面试点评如下。

一揽子增量政策:财政发力强信心稳预期

  ——居高站位服务全局,明晰思路加力提效

  当前阶段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需巩固2023年经济增速同比5%以上的向好局面的关键阶段,要应对2024年经济运行出现的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力争实现年初“两会”上提出的年度增速达到5%左右目标。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此次,财政部领导层给出的政策信息,非常清楚而务实地体现了贯彻中央指导方针、以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战略全局的高站位,勾画了在鲜明的“加力提效”大思路上,将采取的“一揽子”组合措施。蓝佛安部长首先总结了已施行、并正在进一步落实的六大方面的存量政策,即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优化税费优惠、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强基层“三保”和重点领域保障、更大力度支持基本民生保障和抓实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进而明确宣布:将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举措,重点包括已进入决策程序的四大方面,分别是: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来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以债化债”);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以财政支持银行与企业”);叠加运用地方专项债、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财政支持房地产”);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以财政支持民生”)。还特别强调:还有其他政策工具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这样以存量、增量两方面(特别是增量方面既有“进行时”还有“未来时”)组成的一揽子政策安排,将为逆周期扩大内需而冲抵下行因素和不确定性的影响、提振企业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形成有力有效、可感可及的推动。这些体现的,是“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财政分配工作系统,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货币政策于国庆节前“放大招”后,于节后很快跟进发力的重要行动,既以“加力提效”服务于完成今年的经济增长引导性目标,又以“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为诉求而服务于以短期政策刺激衔接中长期“新的两步走”现代化战略部署贯彻落实。

  ——总量扩张结合结构优化 政策发力配合改革进取

一揽子增量政策:财政发力强信心稳预期

  财政部领导给出的信息,首先在扩大内需的总量扩张政策特点方面,给人以深刻印象,同时又在优化结构、提升绩效的差别化政策特点方面,体现了"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 的有机组合,把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融汇于“一揽子”之中。现阶段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在总量调节上的基本取向,是把“积极”落于扩张性的政策安排,代表性的指标是相对高的赤字率,同时在弥补赤字的机制上,合理而安全地注重依靠运用公共部门的举债空间。在今年初预算安排中形成3%的赤字率水平的基础上,还特别点明了行动中和研究中,都在考虑更多的“以债化债”、“以债促稳”、“以债配合其他措施”等积极作为。这样以政策扩张支持扩大内需的总量调节举措,在财政部门工作中,又合乎规律地特别注重了优化结构的努力,统筹视野下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从此次新闻发布会,可得知财政增量政策要领,特别侧重了地方政府纾困与化债、银行抵御风险和提高支持实体经济能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弱势群体补助解困、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基层“三保”、民生改进等方面,相当清楚地体现了财政“点调控”式的区别对待和精准发力。比如房地产方面,有“卖旧买新”换购的个人所得税退税政策,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专项投入,有对“保交楼”的专项借款财政贴息政策,还有运用地方专项债资金回收闲置土地和新增土地储备的安排,等等。对于消费和投资、地方专项债资金的用途、高校学生的资助体系,等等,都有一系列的“点调控”特征的政策设计。这样力求精准细致的区别对待、统筹安排、合理兼顾,体现着财政分配功能作用在优化结构取向上的不可替代性和财政工作尽职尽责的努力。财政在总量和结构两个视角上结合的加力提效,不仅推进现时的扩大内需、以进促稳、防范风险,提高综合绩效,而且将助益于在高质量取向上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在以短期政策发力支持高质量发展的上述政策信息对全社会宣示的同时,蓝佛安部长还特别强调了深化财税改革的思路和要领。贯彻党中央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将在健全预算制度、健全税制、理顺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完善政府债务管理等方面,落实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出的要求,要抓紧出台实施方案,抓紧推动改革举措落地,并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财政部门的制度创新改革举措,将在政策加力提效的“快变量”短期正面效应之上,叠加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的“慢变量”长期效应和深层动力源对基本面的支持,即是以财税改革持续发力,于配套改革中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形成迈向现代化远景目标的持久支撑力。

  这样的财政政策发力,在提振和增强企业信心、稳定和改善市场预期方面,将与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增量政策协调配合而形成合力。这也是中央强调的“预期管理”极重要、很有效的“实招”。当下,人们也都在关心中国资本市场的提振和股市的前景,上述短期效应的产生,固然具有明显的提振人气作用,但惟有以财税改革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全面改革攻坚克难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对接市场的长期兴旺和“慢牛”型健康股市的运行。在最根本的层面上,宏观调控政策的发力和优化,市场预期的长期向好、企业“长期主义”式的信心加固,都必须寓于改革的不懈进取之中。

一揽子增量政策:财政发力强信心稳预期

  (原文来自新经济学家智库,文本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转载请注明来自广州市楹浦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一揽子增量政策:财政发力强信心稳预期》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