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财经麻辣姐
朕 已 阅
一旦所有员工真的相信,就能获得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将企业愿景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稻盛和夫看来,在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三者之中,思维方式最重要,热情其次,能力又次之。
作为人,什么才是正确的“活法”?——这个题目看上去带有道德说教的意味,像是红色年代对价值观的强行灌输。据说在自由至上的当代社会,人生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不过,这个在当代语境下“政治不正确”的题目,确确实实就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在他的代表作《活法》中讨论的主题。稻盛和夫在书中言明:“希望大家把本书作为确立正确人生态度的启蒙书”。这就有点奇怪了,白手起家创办两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老先生,不教大家经营之道,却教大家如何做人,告诉企业界的后辈们“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才是最重要的。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老先生即使不是故弄玄虚,也是避重就轻,不肯把自己的真本事拿出来示人,只讲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作为书名的“活法”,当然首先是指每个人的活法。但同时,企业、国家乃至全人类,也不过是个人的集合体,也同样有自己的“活法”。现代社会存在一个最大的悖论,那就是个人理性往往导致集体非理性:每个人都自私自利的“个人利益最大化”,推不出集体利益最大化;对个人有益的“活法”,不一定对企业、对国家、对全人类是有益的。稻盛和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了他认为“正确的活法”:这必须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活法,无论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还是对全人类,都有益。换句话说,确立了“正确的人生态度”,你自然也就掌握了“正确的经营之道”,在稻盛和夫看来,两者本来就是一回事。
稻盛和夫成功的秘密
那么,究竟什么是“正确的活法”呢?稻盛和夫的答案简单明了: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具体方法包括追求精进、极度认真、严格自律、克己利他、感恩与自省,等等。总之,正确的活法就是追求一种有德性的生活。这听起来了无新意,两千年来的圣贤书不就一直是这么教的吗?既如此,为什么还需要再来读一本《活法》?其实这一点,稻盛本人和精明的读者们心照不宣:我们之所以会去看一本由成功企业家写的哲理书,并不是想学什么人生的大道理,而是希望从中一窥“成功的秘密”。说到底,如何成功,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因此,《活法》真正论述的问题是:个人和企业想要获得成功,需要什么样的德性?当然,这样说对很多人而言还是显得过于虚无缥缈。抛开德性不谈,到底有没有可以即学即用的“干货”?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他将自己苦练数十载的内功心法倾囊相授,我们普通人未必愿意学;不如教个一招半式,大家一学就会、立竿见影。下面,我们就不谈“心法”谈“手法”,来看看稻盛和夫在书中透露了哪些经营“秘技”。
01
企业家该如何画饼?
毋庸讳言,稻盛和夫是精于此道的绝顶高手,他自己坦言,“当京瓷还是街道工厂时,面对不满百人的员工,我反复诉说豪言壮语——一定要把公司办成世界第一的公司!”想想看,如果现在哪个不满百人的小工厂老板,敢这样忽悠自己的员工,会不会被当成神经病?稻盛和夫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不但敢这样说,而且能让他的员工真的相信。一旦所有员工真的相信,就能获得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将企业愿景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那么,如何才能让员工真的相信?在例会、酒会、联欢会等各种场合对员工反复洗脑、灌输企业价值观,是绝对有必要的;不过,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企业家自己必须对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坚信不疑。自己都不信,要说服别人相信,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企业家的一项必备素质,就是敢想。企业家要敢于去设定一个超越自身实力、“大得有点过头”的目标,然后用这样的目标来倒逼行动,最大程度激发出人的潜能,把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稻盛和夫自己承认,他经常使用的一招,就叫做“轻率的承诺”。创业之初,他无法和大企业直接竞争,只能去争取一些大企业不愿意做、技术难度极高的风险项目。每当这时,他绝不会说“我试试”,或者坦白承认“以现有条件做不到”,而是斩钉截铁、拍着胸脯向对方保证:“一定能做到!”往往令手下目瞪口呆。一旦做出承诺,就只能摒除杂念、背水一战,结果总能做到“弄假成真”,把当初轻率的承诺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
02
企业家该如何用人?
稻盛和夫创立了一个简要的“人生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在他看来,在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三者之中,思维方式最重要,热情其次,能力又次之。这里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指德性。因此稻盛和夫最欣赏的人才不是“德才兼备”,而是“德情兼备”,即道德高尚、具有热情燃烧动力的人。这样的人能在组织内源源不断散发正能量,即使能力稍有欠缺,也堪当大用。反过来说,光有能力的“才子型”员工往往自恃才高、急功近利,难以成大器。
比如,当京瓷还在起步阶段时,不少才子型员工来了没多久就辞职,原因据说是短期内看不到企业的前途。而那些留下来的人,往往是头脑不够灵活、想跳槽又没有自信,因此只能埋头苦干的“庸才”。就这样过了十年、二十年,伴随着京瓷的飞速成长,这些“庸才”也磨砺成了企业的业务骨干甚至领导。
另外,对于不同性格类型的人才,应该怎么用?稻盛和夫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更绝: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意思是说,在一个新项目的构想阶段,要和乐观派来商议,因为如果和悲观派商议肯定被一棍子打死了;等项目通过、进入具体计划阶段,要由悲观派来做方案,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制定尽可能周密的计划;到了项目付诸实施阶段,就又要倚赖乐观派,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我怀疑稻盛和夫的潜台词其实是,真正重要的决定都不是靠“商量”出来的,而是靠企业家本人巧妙地“推行”出来的。
03
对复杂问题如何做判断?
稻盛和夫信奉一句话:“看似复杂的现象,其实不过是简单事物的投影而已。”在企业经营中,越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就越需要一个简单明确的判断原则,不被细枝末节所蒙蔽,直奔问题的根源——这就是稻盛和夫反复强调的“回到原点”。
比如,在复杂的企业并购中,该采取“对等合并”还是“吸收合并”?如果是“吸收合并”,该由谁来主导?并购各方往往就这些问题争执不下,耗时耗力,甚至是以失败告终。在稻盛和夫创办的通信企业DDI和另外两家企业合并成KDDI的案例中,他基于一个简单的判断原则说服了各方,顺利完成合并。这个原则就是:对客户、对社会来说,哪种并购方式能带来最大利益?
稻盛和夫提出,由于DDI在三家企业中业绩最好、管理最扎实,让DDI来主导并购最有利于并购后企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实力与国有通信企业充分竞争,从而实现降低通话费用、提高国民福利的并购初衷。可以想见,这样的理由,合并各方实在是无法反驳。
好了,以上就是麻辣姐带大家对管理学经典之一《活法》的匆匆一览。相对于《活法》所推崇的人生大道,上面列举的管理技巧只是一些雕虫小技。不谈“心法”谈“技法”,终究是舍本逐末。希望大家自己拿起书,亲身领略稻盛先生的大智慧,重新思考先生提出的问题:作为人,什么才是正确的“活法”?
思考题:作为人,什么才是正确的活法?
▼退朝请“阅读原文”,启奏请至评论区写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