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10月20日电 题:扎根人民 守正创新——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共话推动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王鹏、张玉洁
从凝聚精神力量的《觉醒年代》《问苍茫》,到展现时代发展的《山海情》《我们这十年》,再到描摹人间烟火的《装台》《人世间》,一段时间以来,电视和网络视听艺术工作者潜心创作,推出了一批佳作。
这些作品积累了哪些创作经验?如何推动电视和网络视听艺术更好发展?作为第15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的主体活动之一,新时代电视和网络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日前在湖南长沙举办。与会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展开探讨交流,为繁荣发展视听艺术建言献策。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闫少非表示,十年来,我国电视和网络视听在艺术创作、行业发展、行风建设等方面发生了可喜变化。如何把艺术创作深度融汇于人民属性、时代情怀和中华审美的大格局中,推出更多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回应的重大命题。
与会人士认为,推动电视和网络视听艺术持续推出精品、不断攀登高峰,需要坚持讴歌时代、扎根人民。
《情满四合院》中的何雨柱、秦淮茹等人物有各自独特的身世、脾气和优缺点,《漫长的季节》展现人性的复杂多样,《警察荣誉》通过人物故事折射当代警察行业风气的变迁……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看来,十年来,我国荧屏上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折射出当代社会的变迁,这为未来电视和网络视听艺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视听艺术的守正创新,需要从时代中寻找主题,从生活中探寻题材。“所有的创新,人物也罢、主题也罢、题材拓展也罢,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源于对生活的了解。”他说,“创新不是自说自话,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才是创新的目的。”
近年来,科技进步为电视和网络视听艺术创作带来更多可能。如何通过技术赋能更好推动视听艺术创新发展?
节目《歌手2024》制片人洪啸介绍:《歌手2024》借助技术手段,让观众可以像导播一样随机切换心仪的机位;还通过顶级音响设备,让现场观众和屏幕前的观众都可以真切感受到歌手演唱的细节。“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新技术更好服务观众,和观众进行互动。”
“我们专门成立AIGC研究院,研发了一套通过AIGC辅助影视剧本筛选、创作和优化的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贾尧说,“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内容为王。在此基础上通过先进技术来辅助创作,才有可能更加精准把握市场变化、找准观众需求、回应社会期待。”
与会人士也认为,视听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李文冰认为,要根据技术的迭代更新和行业的前沿需求进行专业布局,注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加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以此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创新。
“在电视与网络视听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让当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胜利说。